【修辭法】第五課 絕句選 (三)登鸛雀樓(二)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(三)楓橋夜泊 |
|
一、對偶: | |
1. | 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 |
2. | 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(此是流水對,即上下兩句句意相承,上句是因,下句是果,詩意像流水一樣自然流下。) |
二、誇飾: | |
1. | 欲窮千里目。(人的眼睛實無法見及千里之外,此處極言盡目力,言外之意,欲使眼界更加開闊。) |
2. | 孤帆遠影碧山盡。(“山“一作“空”)(此句極言送行人情意之專注,只注意及友人乘坐之船,實則大江中舟楫熙來攘往,何止千艘!) |
3. | 月落烏啼霜滿天。(言霜滿天,是誇飾,於事實不可能) |
三、倒裝: | |
1. | 黃河入海流。(為“黃河流入海”之倒裝,詩句倒裝,一是為押韻故,一是為顯黃河氣勢故。) |
江楓漁火對愁眠。(愁對江楓漁火眠) |
四、摹寫: | |
1. | 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(視覺摹寫) |
2. | 孤帆遠影碧山盡,惟見長江天際流。(視覺) |
3. | 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(視覺)。 |
4. | 「月落烏啼霜滿天」、「夜半鐘聲到客船」(聽覺) |
五`、借代: | |
1. | 孤帆遠影碧山盡。(以帆代船) |
六、反襯: | |
1. |
|
2. | 「月落烏啼霜滿天」、「夜半鐘聲到客船」。(以烏啼、鐘聲反襯夜之靜寂,此是表層意;亦可謂:正面襯托詩人羈旅異鄉之孤寂,烏啼愁更增,鐘聲揚情倍感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