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談 國文老師的領航能力

         對國文老師來說,國文科教學的聽說讀寫四大目標,以寫作的教學最為複雜,其中牽涉到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問題,同時衍生的是學生知識的累積和知識的建構之間的組織化能力問題,最重要的是國文老師的作文指導教學如何實施,才能引領學生進入「我手寫我想」的順暢地步,所以,一個有創意的國文老師,不應該只是要求學生閱讀而不做指導和檢視,更不應只是每雙週命一題叫學生作文而已,我們應該費盡心思,使學生不要怕作文,不要抗拒作文,進而引導他們敢寫、可以寫,再進一步使他們喜歡寫,這就牽涉到領航能力的問題。

       那麼,什麼是國文老師的領航能力呢?

        首先,國文老師有責任認清自己的角色,讓我們來看看課程標準(或是即將頒行的課程綱要),國文科的份量最重,教學時數最多,因為學生未來的生活,大部分要靠寫作來完成,尤其是在學習歷程中,寫作的能力還是發展其他科目的基礎,如果寫作能力不好,學生就無法做其他科目的報告和心得的發表,那他的一生就會受限於語文表達能力的好壞。

        基於這樣的一個認識,我認為國文老師一定要充當戰場鼓手的角色,為什麼呢?我們在學習心理學方面早已建立共識:那就是正增強優於負增強,簡單說:鼓勵比責備好,那麼,為什麼不多鼓勵呢?我曾經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:

        開學後的第一堂課,我向學生說明:「各位同學:你們將來學業告一段落之後,就會在社會的各個行業裡工作,那個時候,不管你做什麼事,你都需要作文,包括寫一封信,寫一份報告,做一份紀錄,所以我要將作文課列為優先交給各位的功課,只要各位和我合作,努力學習,各位的成績一定可以從八十分拿到一百分。」學生們的回應是異口同聲地「哇哈!」一聲,於是我也有了信心,因為我已激動了他們的好奇心。

         接下來,第一次的作業,我很仔細的比對,從一百分打到八十分,讓他們了解,老師說到的便會做到,同時規定了作業不再是回答課本後的問答題,而是命了好多記敘文類的題目,由他們擇一發揮。

       第二週開始,我依照課文題目,也命了十題的類似題,由學生自由擇一作文。

      到了第五週,只寫一段的人減少了。

      到了第十週,開始有學生主動要求自己命題。

      當然,在這十週之中,作業我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端詳,依據他們的程度做個別差異的改法,水平越高的,我改得越多,評語也多。水平低的,總要找到優點,給他們一些正面鼓勵的評語,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他們的信心,鼓舞他們勇敢地寫,快樂地寫。

       我曾經看過幾個國文老師,為了批改的省事,刻了四字評語的條戳,每看完一篇就拿起評語條戳蓋一下。我也看過少數老師要求極高,在他們眼中,只有「不世出者」才能獲得他們的欣賞。我也看過,連錯別字都沒改的老師,我想,我有我的理想,我有我的責任,趁我還有體力和視力尚可,來實驗一下新觀念新方法大概不錯,事實上結果也很令人滿意。

         其次,我覺得作文時,字要盡量書寫正確,避免太多錯別字,事實上,錯字的機率不大,別字的機率則非常大,主要是同音字和形似字的關係,這是一個重要的訓練問題,要糾正,就必須作「具體操作」的訓練。像:小「孩」子寫成小「該」子或小「刻」子,時「候」寫成時「後」,「已」經寫成「以」經或「己」經,實在寫成使在等等,我都會利用時間,個別抄寫後,再叫他們上講台板書,寫對後給他們口頭獎勵一番,以增強他們的信心。

        第三,國文老師教作文,一定要特別注意個別差異的問題,其中還要包括個別學生的情緒差異和靈感差異,即使是一個很高水平的學生,當他情緒低落時,也尋找不出靈感的泉源,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大度包容,千萬別在本子上批示以下的句子:「這篇怎麼退步了?」你可以這樣批:「你情緒很好的時候,就會寫出好文章,老師對你很有信心。」對於水平低的學生的學生也千萬別這樣批:「雜亂無章」或「狗屁不通」或「毫無進步」。我的建議是這樣批:「老師打圈圈那一句寫得好極了。」「很有進步,最近看了報紙副刊了是嗎?」「標點符號的應用,進步很多。」

       做老師的人,總要有好話出口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即使是個作家,寫作的時候也要有好環境、好心情、好靈感。然而我們的學生卻在四十個人一間的擁擠教室之中,短短的兩小時,怎麼可能孕育出靈感呢?老師要有大度量,學生能寫出一兩段心裡的看法,已經是很不錯的成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 第四,輪流公佈好作品是很重要的教學法之一。如果學生非常重視作業的保存,老師可以請他抄一遍,並且把抄繕的作品公告在布告欄上,如果學生願意順手撕下作文公布也無妨,只要他的目錄上和老師的成績簿上有登記即可。我曾經試過:每一次作文後選出最好作品,只在後面寫上:「貼堂」,未加任何批改,徵求作者同意後貼在布告欄上,要同學們自動去欣賞,隔天有課時才在課堂上請同學們發表欣賞意見,我覺得效果滿好的,但是我仍然秉持一個原則,要不斷地「換人做看口麥」,當人人都覺得有機會的時候,適應個別差異的鼓舞性就越為強烈,對作文的恐懼和憂慮就會降到最低,不過,老師是累了一些,所以我才提倡,國中生的作業應改成印有暗線的報告紙,可以減少書包重量,更方便老師的教學。

[上一頁]       [下一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