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談 從我愛你開始

在文法學上,字是一個一個的單獨存在,基本上只有共同普遍的解釋。因此,「字」只有形音義的抽象存在。而詞就不同,詞是語言表達意涵的最小單位,日後在作文能力上她要表達的是千變萬化的功能,所以作文的教學基本上要從造詞造句開始。 國小課本第九冊第四課「登陸月球」後的「練習一」即有「認識詞語」的評鑑活動。全冊的類似設計有六次。足夠小學生來作回饋,如果再進入第十、十一、十二冊,其識字量及識詞量足夠做為國中第一冊的基礎。 可是,當我們檢視國中一年級新生的時候,他們表現的基礎能力不但不如預期,且有三分之二顯現嚴重落後,之所以會有這樣嚴重的落差,大概是國小班級人數太多,老師無法實施「個別差異」的教學所致。那麼鄉下呢?鄉下是十個人一班,夠你個別化教學了吧!實際上鄉下孩子的表現卻又遠不如都市孩子。我沒有科學數據,不便評論,只能建議國中國文老師,從國一開始,要大量的回溯第九冊的「認識詞語」,並且要利用第九冊至第十二冊的練習,在國一階段再作一次造詞練習和造句練習,我看過好位國中老師這麼做,都非常成功。 關於「造詞」練習方面:

第一、老師可以把第一冊第一課選出來的新詞,配合國小第九冊的「認識詞語」作成講義。講義的第一部份是全部詞語練習,為了因應學生輸入電腦,可以由左至右橫寫,並且留下空白,要求學生造句。第二部分是留下詞語空白部分,要求填充。因為國中第一冊課文較短,老師有較多時間,可以每課之前準備好講義,每課之後發給講義,要求練習,並且繳回供老師批改評分,做為形成性評量的一部份。

第二、每做完一次講義,老師即可花十至十五分鐘作「國語構詞法」的講解。老師講解構 詞法時,要注意幾個原則:

一、 語言文字是約定俗成的,因此她不是先建立文法才演變句型,即使歐美日的國中小教學,文法也只是點綴性的理解而已,所以講解文法時最好盡量配合英文的文法術語。並且只作大概性的講解即可。譬如:你只要列舉衍聲複詞和合義複詞就夠了,舉例要多,術語要少。

二、 講實詞的分類時,也只講「名詞」、「動詞」、「形容詞」、「副詞」、「稱代詞」、「數詞」、「量詞」並舉例說明。講虛詞分類時,也只講「介詞」、「連詞」、「助詞」、「歎詞」就夠了,不必多介紹。

等到國一上學期第十週之後,造詞的練習已經很嫻熟之後,就必須開始進入語法和句型結構的教學了。 語法和句型的教學也要注意下列幾個原則:

一、 老師也要收集大量的語法和句型,現在科技發達教具新穎且實用,老師可以把它做成幻燈片或投影片,放大到螢幕上,方便講解,不多在板書上花時間,效率可以提高,學生注意的焦點才能集中,方便多多,應常利用。

二、 語法和句型的教學應多配合新詩,靈活運用。譬如:花蓮的天空很蒙古,我的腳踏 車很法拉利……等等。慢慢引出學生造句的大膽和新穎。

三、 每次批改作業作文之後,可以選出少數作品,點出好句,讓學生在互動中相互啟發。 作文是從簡單句中衍生出來的,而最原始純真的簡單句則是「我愛你」,假設老師的第一次作文指導是從「我愛你」開始,她可以衍生出:「我好愛你」、「我多麼愛你」、「我日夜愛你」、「我愛你美麗的笑靨」、「我愛你愛安祥愛寧靜的心」、「羅曼蒂克飛進我愛你的夜空中」。 我們來思考,從「我」「愛」「你」的三個單音詞中,竟然可以繁生如此眾多句式,然後發展出一段詳盡的描述和一段豐富情趣的表白,所以我的作文教學通常都是從「我愛你」三個字開始。

[上一頁][下一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