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前一頁
恨別
佳人

漂泊(二年的顛沛流離)

乾元二年(七五九)七月,杜甫棄官西去秦州(今甘肅成縣),無親無故,靠挖野菜充饑,一個月後,他登上蜀道,在年底到達成都,從此開始漂泊西南天地間的顛沛流離的生活。

上元元年(七六0),杜甫流落他鄉,顛沛流離,備嘗艱辛,既懷家愁又憂國難,對故園、骨肉的懷念特別深,寫下了 恨別 ”,也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,情真語摰,扣人心弦。

乾元二年(七六一),杜甫棄官後,為生計所驅使,翻過隴山,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,竭盡忠心,竟落到棄官漂泊的窘境。即使在關山越領,衣食無著的情況下,仍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,如此的不平際遇,高風亮節,杜甫借戰亂中棄婦的痛苦,寫了 佳人 ”這首詩,有杜甫棄官後自我寫照的意味。

上元元年(七六0),杜甫到成都的第二年春天,在成都城西三里的浣花溪畔,修築了幾間茅屋(即草堂),結束流亡生活,暫時有了棲身之所,(此時杜甫已四十九歲)。